五年前美國一位知名的財經作家麥可.路易士先生.曾經出版過魔球這本書籍.在探討奧克蘭運動家在預算有限的情形下,如何顛覆傳統逆境求生存的故事.當時個人也買過這本書籍.看完之後也很勵志人心.後來年度勝場數還跟洋基隊打平.更打出季中20連勝的行情.
幾年後好萊塢也將這本書翻拍成電影.還請到布萊德彼特飾演運動家球隊經理Billy Beane.畢竟過去也是支持運動家隊的.前幾天也前往電影院觀看這部電影.假如對美國大聯盟有所研究的球迷.相信對這位總經理可是一點也不陌生.畢竟當年運動家隊小蝦米博大鯨魚表現,也徹底改觀了整個大聯盟球團的營運方針.
2002年運動家少了吉昂比.戴蒙.伊斯林豪森.加上球團年度預算縮水(球員團隊年薪是洋基的1/3...).戰力殘缺的情形之下.比恩先生找來了數據分析師找尋那些被別隊低估的選手.有的因為身材不起眼.有的受過傷......等.以往都注重在打者的打擊率.比恩更重視球員的上壘率和長打率.其它還包含打者九宮格的打擊率.投手的WHIP值(被上壘率)....等.這些數據相信對球迷來說這幾年也應不陌生.
影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球員則是Scott Hatteberg.原本是紅襪隊捕手且守備也不差.後來因為受傷走下坡被球隊釋出.運動家也看上他的高上壘率並且改練一壘.也替球隊有所貢獻.更重要的是年薪還不到100萬.這就可以看出球隊總經理的慧眼.Chad Bradford這位低肩側投過去也因為姿勢詭異.沒有被別支球隊重用.後來也在運動家打出好成績.之後還轉到光芒隊成為牛棚要角.
除了電影裡的球員之外,其實還有一些好手沒有被摘錄到電影裡.像是先發三巨投Barry Zito....等人.明星游擊手Miguel Tejada.明星三壘手Eric Chavez.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目前效力洋基的Nick Swisher.選秀前也是一位身材不起眼卻有不錯的上壘率和長打率.在運動家時期也曾經單季逼近40轟.另外Dan Haren也是透過球員交易補上的一塊拼圖.本身的高三振率加上每年幾乎十勝以上的成績也替球隊做出貢獻.之後還有重傷害湯瑪斯06年的東山再起傳奇.記得當年的年薪也不到100萬.
電影部份,飾演球隊總經理的布萊德彼特演技無話可說.從觀看電影的過程中也可感受到.當一個球隊總經理也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.可以想像當年的比恩除了要花心思去說服內部的教練.球探之外.和別隊總經理之間諜對諜的商業行為(指的是球員交易)也是要有一些智慧.而且又得壓低年度預算.套句股票投資的一句名言.也就是逢低買進,高價賣出.另外影片中和女兒之間的親情之處也有感人的所在.
看完了以上的敘述,你怎能不愛棒球呢?這也是棒球奧妙的地方.從這部電影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切入而有所啟發性.不論是球場還是企業經營.在任何領域都是如此.
看完魔球之後,也很期盼下一部的棒球電影.以個人來說希望可以把坦帕灣光芒隊的故事搬上螢幕.畢竟這支球隊過去從魔鬼魚時期的常敗軍.到近年來成為美聯東區的勁旅之一.在門面書生Joe Madden領軍之下.這中間是如何演變的?也令人期待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