延續前一篇,接下來將探討領導者必須具備的能力.如何打造常勝隊伍.如何有效培養接班人.以下繼續做相關紀錄
一.所謂授權,應是連一公厘也不剩的完全授權-落合先生就任監督八年以來,只有決定一次開幕戰先發投手,後來就授權給首席投手教練.畢竟不同領域各有所長.比起任何事情都自己管理而忙得暈頭轉向.來得更有效率.但所有成敗紀錄是由監督來承擔.
二.先發地位的競爭,是由選手自己決定-正所謂的良性競爭,而監督的工作就是在旁邊仔細觀察,依據選手最能發揮能力的狀況來調度.所謂世代交替也不是監督或教練判斷.執行,而是選手們相互競爭來決定.競爭選手愈多,球隊愈可能在比賽中獲勝.
三.善用資料,不要被資料所操縱-現今資訊發達,所有對戰打擊投球資料一目了然,但有時也是僅供參考.每天投手的狀況.球場的風向與天氣...等因素.會有不同的結果呈現.與其依賴資料,不如自己具備分析的能力.
四.球隊並不需要"球隊領袖"-球隊近況不佳常被媒體形容缺少精神領袖.實際上會造成球員依賴心過重缺少獨立心.球隊領袖的存在也剝奪了其它球員的競爭心與獨立心.這在組織中是一種危機.
五.領導者的想法不要被部下看透-站在監督的立場自身的想法,絕對保密的原則從個人提升至球隊的層次.不單是對外,甚至不能被自己的教練和選手看透.文中也以落合先生為例,球員時代擅長外角球推向右外野全壘打.本人的企業機密不能被看透,也有利延續自己的職棒生命.
六.無論選手能力高低,領導者都應了解他們-有別於王貞治.長島茂雄從小一路順遂的棒球生涯,落合先生到了職棒第三年才開始大放異彩.也拿下三冠王到後來成為名監督.能力不佳者的心情自然也能理解.尤其有過二軍監督或幾年教練經歷的,通常都有栽培的手腕.耐心的傾聽與溝通.反之能力過人者的心情卻不太能完全理解.所以身為領導者,不論選手能力高低,都要了解他們的心情
七.讓選手自己思考.行動和成長-春訓第一天就實施分組對抗賽,也養成選手自動自發的習慣,每天思考如何加強棒球技術.能讓自己成長的選手,也有機會取得先發地位.將每名選手的戰力提升10~15%.進而打造總冠軍.
八.與其強求連戰連勝,不如為之後的勝利而輸-文中也以長島茂雄為例.過去擔任監督陣中一堆明星球員.其指揮調度又是以全勝為目標.而每場比賽都想贏,持續出賽選手必定疲憊不堪.儘管今日落敗,也必須將戰力和勝利的機會留至明天.身為一位領導者,在順境時也要做好萬一陷入逆境的準備.同樣地在連敗情形下,也必須找出勝利的方法.
九.不必追求自我,光明正大的模仿吧!-看到偶像出色的球技,都會不由自主的模仿他人的姿勢與技術.就好比是公司開發一項新產品,頗受好評也吸引別間公司模仿開發.結果新的商品反而成為更標準的規格.更受歡迎.所以最重要的不是誰先實施.而是誰能夠用這種方法成功.
十.重視"首次"的珍貴意義-重視首次的價值觀,有助於了解自己工作或公司發展史,文中也以職棒紀錄為例,王貞治目前是史上唯一七百支全壘打的打者.讓人了解這項紀錄的偉大與價值.以任何人尚未達到的目標.也讓自己有大幅成長的動機.在其它工作領域新人也可以超越並且創造新的首次.
十一.學習自己所處領域或組織的歷史-職棒發展多年,前輩建立許久的偉大紀錄.發展歷史...等.後輩都必須仔細了解虛心學習.而學習歷史有助於避免重蹈失敗的覆轍.也有助於未來的發展.企業的風格雖然會隨時代而變遷.但如果忘記創業者的理念.企業也將逐漸衰退.
十二.完全切斷主力選手的驕縱心態-面對主力選手以身體疼痛為由擺爛無法出賽,身為領導者如何面對也是一門頭痛的問題.防護員會據實報告每位選手的身體狀況,但是否列為一軍或上場比賽,還是由選手自己決定.但也必須留意想要爭取先發的替補球員心態.而有警覺心.主力選手不振的球隊,接班的下一代也不會堅強,自然球隊戰績不佳.
十三.一名選手的調度,可能改變整個球隊的氣氛-落合監督剛上任,就安排許久未出賽的老將川崎憲次郎投開幕戰.儘管該年最後復活失敗而引退.但看到試圖東山再起的他.整支球隊願意協助他而戰.職棒生涯的最後一年也帶給年輕選手很大的影響.
十四.監督的工作不是指導選手,而是指導教練-要求教練確實遵守監督的做法,也希望無論在哪邊都能發揮功能的指導者.而監督也必須擁有明確的方向與目標
十五.現在不是"沒有領導者的時代"-無論多麼優秀的領導者,都有一段嘗試錯誤的時期,不論在企業界或是職棒界都是如此.如果大家一味拿新一代領導人跟前任相比.將會很難培養出好的領導者.也該溫合理性看待.把焦點放在他有什麼才能.
十六.前人的做法不該直接套用-技術和工作推進的方法有絕對的基本,但沒有絕對的方法.所以在指導新人時要先觀察對基本知識的了解.與其將自己的所學傳承給後輩.不如一定程度的提高後輩所具備的技術水準.
十七.工作的成果與幸福的生存,要分開來思考-要平穩的度過人生,並不需要名聲也不需要權力.無論從事什麼工作,當下碰到什麼境遇,都要抱著只有自己能編織出美麗故事的自負.積極地統御自己的人生.經常探索自己的道路,也就是指揮調度自己的人生,才能體會人生的樂趣.